攀枝花市仁和區四十九公里小學坐落于渡仁東線大河中路街道南路社區云盤路4#,占地100余畝,是一所園林式學校,有在職教職工28人,教學班12個,學生600人。攀枝花市仁和區四十九公里小學是一所區屬全日制小學,建校于1975年,原屬東區管轄,建校時有小學、初中和高中。1980年渡口市四十九公里學校初中部、高中部撤并于五十一林業中學。1981年渡口市四十九公里學校更名為渡口市四十九公里小學。1986年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同時,渡口市四十九公里小學更名為攀枝花市東區四十九公里小學。1994年3月攀枝花市東區四十九公里小學劃入仁和區,由仁和區文教局管理,更名為攀枝花市仁和區四十九公里小學。冬去春來,時光荏苒,四十九公里小學歷屆學校領導班子及全體教職工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扎實的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三個面向”的指導思想;堅持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為首要任務;堅持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長期教育教學中,“育人為本”已成為全體教職員工的基本信念。學校始終堅持“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原則,長期開展“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樹文明校風”的教育實踐活動。切實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道德是非、體驗成功,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由于辦學方向明確,歷屆校領導均把素質教育放在位,強調面向全體,堅持全面發展,學校辦出了自己的特色。有體育傳統項目——射箭,在長期的教育教學中為國家、省、市、區培養出了一批的射箭人才。同時也多次為學校、仁和區爭得省、市射箭比賽的榮譽。1998年射箭隊曾一次獲得省級比賽八個。2000年12月四十九公里小學被四川省體育局、教育廳評為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范學校。2002年12月四十九公里小學被評為攀枝花市業余訓練工作先進集體。20世紀九十年代四十九公里小學承擔的《崗位責任制考核制和獎懲制三位一體模式》試驗,屬攀枝花市教育科研課題,1994年正式立項,其成果形成于1992年至1995年。該課題獲四川省政府首屆教學成果獎三等獎。進入21世紀由攀枝花市仁和區四十九公里小學新一代教師承擔的市級科研課題《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正在全面有序進行,以此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