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根據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和社會發展需求設置專業,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設有采礦工程、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金融學、會計學、電子商務、法學、行政管理等多個專業。學生畢業將授予國家統一核發的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的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學士學位證書。
師資力量
學院有教職工29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900余人,教授257名,副教授411名。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5名,“泰山學者”5名。博士生導師125名,碩士研究生導師630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6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教師58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6人,省部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7名。學校設有工程技術及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研究院(所)80個,發表學術論文10643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900篇,出版著作581部;鑒定科技成果286項,獲準專利57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6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68項。2004-2007年連續四年科研經費過億元,2007年科研經費15095萬元。
教學設備
學院辦學條件齊備,現設六個系部,有全日制普通本??圃谛I?900多人,教師300多人,校園占地面積600余畝,校舍面積20余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480多萬元。擁有多媒體教室、大型計算機網絡教室、語音室、各類實驗室等現代化的教學基礎設施;建有足球場、排球場、籃球場等各種體育設施。實驗室中有設備先進的數控加工中心、電子EDA實驗室、CAD實驗室,有被原國家煤炭部命名的“華東煤炭院校泰安實習中心”,實驗條件能夠滿足所設專業的實驗要求。學院圖書館藏書87萬冊、期刊300種,通過校本部校園網可共享27萬種電子圖書以及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ACS數據庫等資源。有400米標準跑道田徑運動場、排球場、籃球場等齊備的體育設施,學院的校園整潔規范、文化氣息濃郁,為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合格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術研究
科研鑒定
張序萍副教授和劉太安副教授承擔的兩項泰安市科技計劃項目“基于資源環境約束的泰安市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及評價研究”和“基于支持向量機的泰安市旅游經濟析預測平臺”的科技成果均通過鑒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科研成果
2012年度山東軟科學成果獎,有10項成果分獲一、二、三等獎。一等獎3項,分別是:蔣金泉教授主持的“泰安市物流園區動態發展模式研究”、周洋副教授主持的“基于效率分析的金融風險業內部會計控制體系評價”、劉太安副教授主持的“基于支持向量機的旅游經濟分析預測平臺”;二等獎5項,分別是國鳳蘭副教授主持的“應對金融危機企業成本控制體系的創新研究”、劉華海教授主持的“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區域創新系統運行機理研究”、任保明副教授主持的“基于資源環境約束的泰安市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及評價研究”、吳言忠教授主持的“山東省民營企業二次創業研究”、周仁主持的“基于循環經濟的山東省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三等獎2項,分別是郭霞副教授主持的“新農村建設中農村NGO發展的立體性研究”、吳言忠教授主持的“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2008年從泰安市科學技術局獲悉,學校組織申報的三項成果獲泰安市科學技術獎勵。三項成果分別是:任一鑫等完成的成果“煤炭產業循環經濟體系構建”獲泰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蔣金泉等完成的成果“泰安生態旅游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研究”和郭霞等完成的成果“創建資源節約型城市對策研究”分獲科技進步三等獎。
泰山科技學院繼承和發揚山東科技大學“團結勤奮、求是創新”的優良校風,注重基礎、強化素質、突出能力,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強化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訓練。以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質、適應經濟**化和社會發展需要、精通專業知識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
山東臨沂飛龍企業集團因資金周轉不靈未參與合作創辦,雖然法人代表屬于山東臨沂飛龍企業集團,但泰山科技學院實際上完全屬于山東科技大學,這在三本院校中是絕無僅有的。2007年資土系和機電系本科生搬往泰安東校區。
響應國家教育政策,該校二專從2006年起取消“1+3”專升本考試,但此條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并不包含“3+2”專升本。
且根據上級教育部門規定,從2008年起,即08屆三本新生畢業時,凡考核合格者,發放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的畢業證,和加蓋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章的學士學位證。
泰安校區教科部曾榮獲山東省技術市場科技金橋獎獎勵委員會頒發的“山東省技術市場科技金橋獎先進集體”榮譽證書。
實驗實訓中心被評為“山東省‘十一五’期間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先進單位”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