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學院設有機電工程、材料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工業設計4個系,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工業設計、熱能與動力工程6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學院擁有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化工裝備工程博士學位授予點;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材料設計、現代設計與制造、過程裝備等3個研究所。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與兄弟學院共同建設“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國家重點學科,現代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工程材料為省級精品課程。
學院教職員工98人,專任教師76人,實驗教師13人;教授22名,副教授及相當職稱者26人,博士學位獲得者44人;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47人;跨校中科院院士1名;教育部“新世紀”(跨世紀)人才計劃基金獲得者2名;芙蓉學者特聘教授1名,講座教授1名;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名;湖南省學科帶頭人2名;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1人、第三層次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9名。博士、碩士生導師44名;在校研究生321名、本科生2007名。
學院不僅聚集了劉雄偉等一大批專業卓有建樹的名師,更是外聘了中聯重科、三一集團等眾多企業的知名導師。學院師資水平,配合的實驗設施和重點實驗室使得湘大機械工程學院實力越來越強大。教師科研、獲獎碩果累累,該院老師主持、參與了一大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點及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等眾多的國家級和省級項目。先后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EI/SCI收錄50余篇,獲得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還有大量科研論文被SCIE、ISTP、CSCD等國內外知名索引收錄。
優良的師資隊伍與學生相得益彰,使得學校學生獲獎、研發項目眾多。如洪波教授指導學生“磁控電弧掃描智能焊縫跟蹤機器人”項目,在全國第十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二等獎等等。在第七屆至第十二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我院學生有至少六個項目先后獲一、二、三等獎獎勵;在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我院學生獲得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我院學生獲得二等獎等等。
“復雜軌跡加工工藝及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設計及制備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機械智能產品湖南省工業設計中心;
智能制造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焊接自動化裝備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現代設計與制造研究中心;
材料設計研究所;
過程裝備研究所;
風電技術研究所;
MOD工業設計研究所;
湘潭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每個專業均至少有1個校外省級實習教學基地、1個校內實習基地。
學院擁有實驗用房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用于本科教學的設備1000余臺(套),包括UG軟件、數控車、刨、銑床和從德國進口的五軸聯動加工中心以及注塑機、掃描電鏡、藥芯焊絲生產機械等一批先進設備,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其中凝固技術與應用實驗室為省級重點實驗室,CAD實驗室為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智能制造實驗室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機械工程基礎實驗室被列為湖南省高校示范性實驗室和省部共建實驗室。
與美國、英國、西班牙、荷蘭和法國等國家十多所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科研合作關系。聘請本領域國際著名學者任客座教授或兼職博士生導師,與國外學者聯合培養研究生。支持鼓勵教師出國訪問交流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外學者來校講學交流,并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科研項目。
同時為滿足機械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學院與湖南本地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擴充實踐教學資源。與江麓機電科技有限公司、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3個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
“機械卓越,創新永恒”。學院本著“強化學術團隊精神,促進教學科研良性互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宗旨,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院先后承擔了國家863高技術重點項目、國家九五重點推廣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并與加拿大TeckCominco(泰克明科)公司、寶鋼、三一重工、株洲冶煉廠、江麓機械集團等國內外大中型企業開展了廣泛的技術合作;先后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400余多篇,其中EI/SCI收錄50余篇,獲得發明專利余17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主編或參編公開出版的教材30余部。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湘潭大學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湘潭大學設立早的專業之一,具有良好的辦學基礎,是學校的骨干專業和特色專業。1974年設立化工機械專業,之后陸續設立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機械電子工程專業,1984年正式開始設立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2002年被評為湖南省重點專業,本科教育達到國內省部共建和地方性大學同類專業的先進水平。2012與西班牙萊昂大學合作舉辦該專業本科教育項目,并納入國家普通高等教育統一招生計劃。
該專業是以復雜軌跡加工工藝及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制造湖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為依托的機械工程學科)。1997年獲“機械設計及理論”碩士學位授權,2003年獲“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和“機械電子工程”碩士學位授權,2005年獲“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是湖南省首批一級碩士授權學科,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4項,省部以上科研課題15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出版教材、著作7部,發表研究論文200余篇,有省級精品課程1門(機械設計)和校級精品課程1門(現代工程圖學),專業所在學科2006年被批準為學?!笆晃濉敝攸c學科,2011年被批準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
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在長期的教學科研實踐中,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穩定專業方向,包括: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機械創新與優化設計、制造工藝及裝備和機電液傳動與智能控制等專業方向。
金屬材料工程
本專業是湘潭大學和湖南省重點建設專業,是湘潭大學建校早開設專業之一,是“材料科學與工程”省級重點學科、“材料學”碩士點和博士點、“材料設計及制備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的支撐專業。經過近三十多年的發展,本專業在金屬熱處理、合金熱力學、材料表面處理和材料計算模擬和設計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優勢。
該專業是材料工程系的一個本科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材料學基本理論,熟悉現代工業企業管理方法,知識面寬,適應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需求,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在冶金、材料的設計與分析、金屬材料的制備、金屬材料的腐蝕與防腐及材料的加工成型等各種領域,從事材料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制定、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并具有向高、精、尖科技與研究領域拓展和深造的能力。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該專業下設焊接和模具2個專業方向。焊接專業方向是湘潭大學1974年復校時首次批準的15個專業之一,是湖南省唯一的焊接本科專業,一直是學校的特色專業和重點建設專業。模具專業方向是應現代工業發展,在前鍛壓專業基礎上組建的,湘潭大學是湖南省早開設該專業的本科學校。模具作為機械加工業中重要的工藝裝備,應用十分廣泛,該專業方向招生及就業形勢很好,在國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該專業依托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兩個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材料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1997年獲得材料加工工程碩士學位授權,2003年獲得材料學碩士學位授權,2005年獲材料學博士學位授權和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批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2010年獲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培養綜合性、創新型人才構建了良好的學科平臺。在教學教改、科研研究和服務育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本專業是1974年湘潭大學復校時首次批準的15個專業之一,是湖南省特色專業,已為社會輸送了2500多名本科畢業生。本專業以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化學工程等學科為依托,主要培養過程裝備設計、制造和過程節能環保技術方面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學習內容橫跨機械工程、計算機技術、過程控制、過程工藝、工程熱物理等學科,主要學習過程工藝原理及相關的基礎理論、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微機原理及其控制技術、CAD/CAE技術、過程控制技術及各類通用性過程裝備的理論、設計、制造及管理等相關課程。受到工程設計、測控技能和工程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對過程單元設備及成套裝備的優化設計、創新改造、過程控制和新型過程裝置技術開發研究的基本能力。
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系于2002年成立,綜合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平面媒體設計等專業的師資,依托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能計算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復雜軌跡加工工藝及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與地方共建實驗室(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實驗室、數碼藝術實驗中心)等先進實驗設施,將藝術與技術結合,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實現了快速發展。學生設計作品在國內外設計大賽中多次獲獎,畢業生深受企事業單位好評。2011年與廣東凱樂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湘潭大學&MOD工業設計研究中心。2012年獲批湖南省機械智能產品工業設計中心,2013年開始培養工業設計碩士研究生。經歷了10年的發展,現開設造型設計、交互設計兩個專業方向。
該專業是一個新興的、綜合性的應用型專業,是工業化時代的創新設計,是技術、藝術與文化轉化為生產力的核心環節,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體是產品設計,其靈魂在于創新。隨著工業加工能力的深入和系統控制能力的提高,工業設計的理念已從產品性能的研發、外觀設計,一直延伸到市場推廣的全過程,包括了平面設計、形象設計、環境設計、展示設計、數碼及界面設計、設計管理,甚至傳統手工藝設計等眾多的相關行業。
培養具有堅實工業設計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應用能力,具有國際化視野和社會責任感、創造性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在企業、專業設計機構和科研院所從事工業產品創新設計、人機交互設計、傳播設計等領域的開發、研究、策劃、教育的復合型高級人才。
能源與動力工程
該專業原為熱能與動力工程,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調整熱能與動力工程為能源與動力工程。該專業以能源動力為工程背景,以熱流體科學為基礎,兼顧裝備制造和過程控制,注重能源轉換及利用相關理論的學習,著力提高熱力設備與熱力系統的能源利用效率,具有從事節能、電力、動力、制冷與新能源開發利用等領域設備設計與開發、運行與應用管理的基本能力。
能源動力工業是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支柱型產業,涉及多個領域的高新技術,在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熱能與動力工程本科專業(包括熱能工程及自動化、制冷與低溫工程專業方向)以能源與動力工業為工程背景,以現代控制技術為手段,以熱科學、機械與自動控制理論為專業基礎,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新能力為主旨,將熱工理論與機械設計制造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是跨熱能與動力工程、機械工程與控制工程學科領域的寬口徑應用型專業。
學院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思想,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突出工程教育,培養了大批人才。學生英語過級率、考研率連創新高;2010-2012年大學生競賽獲省級三等獎以上作品達66項(2012年僅包括部分學科)在第七屆至第十二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我院學生有六個項目先后獲一、二、三等獎獎勵;在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我院學生獲得一等;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我院學生獲得二等獎。學生活動豐富多彩,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以較高的綜合素質、較強的敬業精神、扎實的工作作風受到了社會的好評和青睞,學生的一次就業率每年均保持在98%以上,位居學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