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金融危機,東莞的制造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產業工人一年中喪失160萬人,但東莞仍然維持著龐大的制造規模。2008的危機,只能算是一場急病,來得快,去也快,真正令企業難受的是現在,以及將長期需求不暢的未來很多很多年。
簡單講,這一次,是一場慢性病,無法治愈,只能靜養。東莞的制造業規模,將會持續縮減。 風險伴隨著機遇,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東莞是世界制造業名城,擁有發達的制造業體系,如果將3D打印技術引入東莞的制造業體系中,無疑將提升東莞先進制造業的質量和效益。
本小編認為,3D打印技術對東莞而言,是一次絕佳的契機,如果東莞的企業率先應用3D打印技術,就會擁有先發優勢,在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 之前多數企業從成本角度考慮,買技術比自主創新成本低很多,所以大多數企業技術進步的路徑采取的是買技術,而不是自主創新。但隨著企業整個技術水平和先進水平差距的縮小,現在會發現買更先進的技術成本也相當高了,甚至國際競爭對手不愿意把技術賣給企業。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需要通過自主創新來提升自身技術。我也在展會現場看到很多企業帶來了自己研發的新型打印機,雖然在核心技術層面還是以FDM熱熔技術為主,但也算是不大不小的進步。部分機型也是各有特色,充分反映出東莞3D打印企業走技術創新道路的堅定信念。
東莞市鴻泰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東莞鴻泰”)是一家以打樣品為主的公司。公司負責人武總說,公司有一半的營業收入來自3D打印加工業務?,F在公司有5臺打印機,月營業收入20多萬元,“現在打印業務太多,年底前準備增加到10臺。”他拿起一個寬約30厘米,長約60厘米的零件:“這個零件就是3D打印出來的,由于打印機太小,要分兩次打印?,F在看到的只是半個零件。” 在3D打印業內,加工業務都是按照成品重量來收費,價格高低主要由重量決定。不過如果加工量太少,價格也會貴很多。到目前為止,東莞鴻泰接到最大一筆加工訂單有將近10萬元,成品總重量超過18千克。
而在東莞光韻達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光韻達”),他們甚至與比利時Materialise公司簽署“三維打印賽車項目”協議,雙方借助3D打印技術完成一輛可駕駛的電動或太陽能賽車的制作。
2014年6月12日,東莞市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在橫瀝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揭牌。上市公司廣東銀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譚頌斌當選為聯盟理事長。聯盟成立后,將對內整合資源,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對外加強溝通,積極爭取市級政府以及國家政策對東莞3D打印產業發展的扶持和優惠。“雖然東莞3D打印產業鏈完整,但是產業鏈各個環節還不夠細致”。譚總說,產業聯盟將通過資源整合摸索3D打印和傳統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模式,最終要為東莞的傳統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做好配套。
目前,東莞3D打印的工業化生產雖然占比很小,但是東莞需要看到3D打印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景,要看到3D打印未來對東莞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市經信局副局長劉炯賢說,3D打印是制造業智能化革命的一項重大突破。
盡管3D打印已在一些東莞企業得到應用,但大規模地應用3D打印進行生產的企業,在東莞仍是鳳毛麟角。小編了解得知,其實東莞企業早在2000年就開始將3D打印技術運用于產品的設計、打樣等生產中。生產應用涉及玩具、動漫、復雜結構和飾品等領域,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目前,東莞部分3D打印技術企業已經從最初的賣產品向賣3D打印機器和技術轉變。
簡單講,這一次,是一場慢性病,無法治愈,只能靜養。東莞的制造業規模,將會持續縮減。 風險伴隨著機遇,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東莞是世界制造業名城,擁有發達的制造業體系,如果將3D打印技術引入東莞的制造業體系中,無疑將提升東莞先進制造業的質量和效益。
本小編認為,3D打印技術對東莞而言,是一次絕佳的契機,如果東莞的企業率先應用3D打印技術,就會擁有先發優勢,在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 之前多數企業從成本角度考慮,買技術比自主創新成本低很多,所以大多數企業技術進步的路徑采取的是買技術,而不是自主創新。但隨著企業整個技術水平和先進水平差距的縮小,現在會發現買更先進的技術成本也相當高了,甚至國際競爭對手不愿意把技術賣給企業。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需要通過自主創新來提升自身技術。我也在展會現場看到很多企業帶來了自己研發的新型打印機,雖然在核心技術層面還是以FDM熱熔技術為主,但也算是不大不小的進步。部分機型也是各有特色,充分反映出東莞3D打印企業走技術創新道路的堅定信念。
東莞市鴻泰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東莞鴻泰”)是一家以打樣品為主的公司。公司負責人武總說,公司有一半的營業收入來自3D打印加工業務?,F在公司有5臺打印機,月營業收入20多萬元,“現在打印業務太多,年底前準備增加到10臺。”他拿起一個寬約30厘米,長約60厘米的零件:“這個零件就是3D打印出來的,由于打印機太小,要分兩次打印?,F在看到的只是半個零件。” 在3D打印業內,加工業務都是按照成品重量來收費,價格高低主要由重量決定。不過如果加工量太少,價格也會貴很多。到目前為止,東莞鴻泰接到最大一筆加工訂單有將近10萬元,成品總重量超過18千克。
而在東莞光韻達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光韻達”),他們甚至與比利時Materialise公司簽署“三維打印賽車項目”協議,雙方借助3D打印技術完成一輛可駕駛的電動或太陽能賽車的制作。
2014年6月12日,東莞市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在橫瀝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揭牌。上市公司廣東銀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譚頌斌當選為聯盟理事長。聯盟成立后,將對內整合資源,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對外加強溝通,積極爭取市級政府以及國家政策對東莞3D打印產業發展的扶持和優惠。“雖然東莞3D打印產業鏈完整,但是產業鏈各個環節還不夠細致”。譚總說,產業聯盟將通過資源整合摸索3D打印和傳統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模式,最終要為東莞的傳統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做好配套。
目前,東莞3D打印的工業化生產雖然占比很小,但是東莞需要看到3D打印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景,要看到3D打印未來對東莞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市經信局副局長劉炯賢說,3D打印是制造業智能化革命的一項重大突破。
盡管3D打印已在一些東莞企業得到應用,但大規模地應用3D打印進行生產的企業,在東莞仍是鳳毛麟角。小編了解得知,其實東莞企業早在2000年就開始將3D打印技術運用于產品的設計、打樣等生產中。生產應用涉及玩具、動漫、復雜結構和飾品等領域,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目前,東莞部分3D打印技術企業已經從最初的賣產品向賣3D打印機器和技術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