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算得上3D打印歷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日子。這一天SpaceX公司的龍飛船首次將一臺特制的桌面型FDM 3D打印機Zero-G送上了國際空間站。 到現在,這臺Zero-G 3D打印機已經在國際空間站上待了4個多月。
在這4個月里,Zero-G 3D打印機總共在空間站上完成了14個3D打印項目,打印了25個不同的零部件,而且沒有出現過重大的打印故障。每一個3D打印對象都很成功,其制造商Made in Space可以為此而自豪。至于每個3D打印物品的實際質量是否達到標準,這將等到宇航員回地球時把它們捎下來,帶給地面的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做進一步的檢查。
在這4個月里,Zero-G 3D打印機總共在空間站上完成了14個3D打印項目,打印了25個不同的零部件,而且沒有出現過重大的打印故障。每一個3D打印對象都很成功,其制造商Made in Space可以為此而自豪。至于每個3D打印物品的實際質量是否達到標準,這將等到宇航員回地球時把它們捎下來,帶給地面的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做進一步的檢查。
想當初,3D打印機登上國際空間站的時候一度占據了很多媒體的頭版,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3D打印占領太空”的短暫印象。那么,美國宇航局(NASA)為什么會對這個小小的3D打印機(僅僅一英尺多高、9½英寸寬、14½英寸深)這么重視呢?因為在NASA看來,3D打印是人類在太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對于這臺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所有零部件,都會送到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進行仔細檢測,在那里他們將檢查每一個微小的細節,并對每一件進行極端壓力測試,檢驗其耐用性和性能。這些研究很重要,因為這樣NASA可以決定下一次送什么樣的3D打印材料進入太空,以及評估在太空的3D打印未來可能會面臨什么樣的挑戰。
就目前而言,在零重力條件下的3D打印技術示范”似乎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因為他們已經打印了從制造樣品到套筒扳手在內的多個物品,每物品都有自己的作用。
制造樣品向宇航員們證明了這臺3D打印機工作正常,并且通過了拉伸試驗、壓縮試驗和撓曲試驗。在此之后,宇航員們才開始打印各種物品和工具。其中包括一個樣品容器、一個3D打印機的面板,以及微型衛星CubeSat上的夾子,這是一種結構連接器和間隔物。
而由多個部件組成的套筒扳手,則是最讓人興奮的一個工具,因為它是由地面臨時設計完成,設計文件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國際空間站和然后再3D打印出來的。NASA還把這個工具的3D設計文件免費公布了出來,供全世界的3D打印愛好者下載。據了解,很多學校和老師很快都將其用做教育的工具,激發孩子們對于科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