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南車共享鑄造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潘聰仁愈發忙碌起來。4月2日,資陽市雁江區松濤鎮南車共享施工現場,幾棟廠房已經建成。“再過幾天,3D打印機等大型設備就要進場安裝了。預計到8月,資陽就能生產出3D打印技術機打造的鑄件。”潘聰仁期待著。
在不少人看來,鑄造行業“傻大黑”,但3D打印機的出現,將讓鑄造行業“高大上”起來。據潘聰仁介紹,傳統的鑄造工藝是先根據鑄件設計鑄造圖紙,再設計模具圖,做模型等,前后需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個鑄件的制造。而3D打印技術則用虛擬制造軟件進行鑄造工藝設計,直接3D打印出鑄件的空心型腔,再進行澆注。“鑄件生產時間可節省一半,生產利潤也隨之增加。”不僅如此,對于結構復雜、比較小的鑄件,利用傳統鑄造工藝,成品率僅有20%-30%,用3D打印技術可達到90%以上。
走進廠房內,工人們正在為大型設備進場安裝進行最后的準備。“4萬平方米的廠房內,僅配置了200名工作人員,其中工人只有150名。”潘聰仁說,“傳統工藝每人每年的鑄造產能為30-45噸,而南車共享150個工人一年產能就能達到4萬噸,每人每個的產能約為過去的8-9倍,銷售收入可達六七億元。”
為提高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南車共享還計劃投入4億元左右,用于購買工業機器人、智能小車等智能化設備。屆時,關鍵工藝流程數字化控制率將達90%以上,工人也將變身“白領”,通過電腦進行操作。
技術創新顯成效,還未投產,訂單先來。根據南車共享銷售部提供的數據,目前公司已收到來自國內外18筆訂單,訂單金額2100余萬元,其中70%為國外訂單。
為盡快滿足客戶需求,目前南車共享已提前在位于寧夏的試驗工廠進行訂單生產。“待8月竣工投產后,訂單生產將全部轉移至資陽,帶動資陽乃至四川鑄造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潘聰仁介紹,未來3-5年,南車共享將實現年產鑄鍛件9萬噸的生產能力,實現年銷售收入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