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一位生物研究生跨界涉足制造業,近日自制3D打印機并成功打印出牙齒和骨骼模型,該學生目前正在深入研究,希望未來打印活體器官,以便為那些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福音,助力臨床醫學工作。關注打印貓微信訂閱號:dayinmao,了解最新的3D打印新聞。更多3D打印模型請點擊http://www.dayinpai.com/
一段“假視頻”激發研發沖動
研發者蘭小凇是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生物工程系一名正在讀研二的90后。他曾經在網上看到國外的一個科技演講視頻,有個國外的醫生稱其用3D打印出的腎和膀胱,安裝在小男孩身上,人造器官存活了10多年。
那是2011年,讀本科的蘭小凇在重慶一家醫院實習,他目睹很多腎衰竭患者因為等不到合適的移植器官,做透析時憔悴不安的面孔,視頻中的描述讓蘭小凇受到強烈震撼,盡管他后來知道這個醫生在吹牛,當其時3D打印的器官遠未成熟到應用到人體的地步。但他萌生了研發3D打印人體器官的念頭。作為一名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蘭小凇對于電子和3D技術并不精通,他每天要花大量時間從頭學起,通過網站查找全球各地的資料,惡補電子和3D知識。
學校說,直到2014年,蘭小凇正式提出研發3D打印人體器官的技術,學校很支持,提供了實驗室。
蘭小凇通過網購和從學校搜集的方式,找到了零件及一臺二手惠普打印機,組裝出一臺簡單的3D打印機,“成本僅用了幾百元”。
原型機比較簡陋,每打印完一次都需要重新調試控制參數,經過反復摸索,蘭小淞去年9月又研發出更先進的第二代3D打印機,并把它運用到細胞打印上面,分別打印出牙齒和骨骼模型。蘭小凇目前正在把兩臺舊的3D打印機拆解,準備制作更先進的打印機。他計劃有朝一日可以用3D打印機打印出人體活體器官,助力臨床醫學。
希望從事3D打印人體器官行業
這么多頂尖企業都沒有研制出成熟的3D打印器官,一個珠海大學生能行嗎?蘭小凇表示,自己雖然學的是生物工程,但3D打印人體器官是他未來的職業方向,希望畢業后進入相關團隊更深入研究,目前只是積累前期經驗。未來計劃成立一家公司,將其研發的3D打印技術用于對家庭日常生活品的打印業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