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臨床醫學的蓬勃發展,曾經神秘高端的3D打印技術已經快步走進深圳百姓的健康生活。5月8日,深圳正康骨科醫院舉辦“深圳市數字化骨科研討會”,來自廣東省多家三甲醫院的骨科專家們,就如何提高3D打印新技術對骨科創傷、腫瘤和疾病的治療效果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打印貓小編從會上了解到,目前深圳醫學專家積極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人體骨、關節、口腔頜面領域,不斷填補手術空白,取得了較好療效。比如市二醫院完成因腫瘤壞死的肩胛骨置換術、南山區人民醫院完成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光明新區人民醫院完成肩胛部粉碎性骨折整復內固定術、龍華新區人民醫院完成頸后路椎板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龍華新區中心醫院完成髖臼前柱、后壁骨折復位及坐骨神經挫傷探查術、福永人民醫院完成左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治療術、深圳市兒童醫院完成兒科骨盆手術、深圳曙光醫院完成3D打印種植牙技術等。
與會專家表示,與傳統術式相比,輔助了3D打印技術的手術時間縮短、風險降低、精度高、出血少、損傷小、恢復快。不過,3D打印技術并非“包打天下”。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楊欣建提醒,目前醫學界使用的3D打印技術,還存在打印速度慢、成本昂貴、材料還不能完全模擬人類器官組織的強度等問題,3D打印出來的皮膚、骨骼、內臟等器官也暫時不能直接置入人體。隨著醫學的飛速發展,全球范圍內3D打印的、可以直接置入人體的骨材料,未來2年有望廣泛投入臨床使用??梢赃M行人體器官移植的3D打印器官,未來10年有望投入臨床實驗。屆時,醫療界使用的人造耳、人造血管、微型肝臟等醫療器械可通過3D打印實現一對一地“私人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