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十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4—2020)》 (以下簡稱“規劃”)日前出臺。根據該規劃,青島將重點發展新材料、節能環保、航空經濟、郵輪游艇、海洋生物醫藥、工業機器人、海洋儀器裝備、海水淡化裝備、海洋新能源、3D打印等十大新興產業,到2020年,十大新興產業的產業鏈條基本形成,成為支撐未來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躋身國內新興產業發展領先城市行列。
根據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在產業規模上,青島十大新興產業增加值要突破18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在創新能力上,新興產業各類研發機構要擴展到1500家,其中國家級突破150家;在企業發展上,全市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要突破20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500家,小微企業達到萬家以上,重點培育1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
在規劃確定的十大新興產業中,青島將發展新材料、節能環保兩大優先產業,培育航空經濟、郵輪游艇、海洋生物醫藥、工業機器人四大優勢產業,形成海洋儀器裝備、海水淡化裝備、海洋新能源、3D打印四大前瞻產業。
實施創新驅動與市場拉動“雙輪”驅動,努力實現3D打印技術及產業化突破,實現商用型3D打印機、打印材料及3D打印生產服務產業化,培育出若干個居國際同行前列的品牌企業。
圍繞十大新興產業的發展,青島將不斷優化體制機制和軟硬件環境,在人才引進與培育、土地政策、財政資金政策等方面進行重點扶持。同時,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充分釋放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依靠市場力量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加強政府規劃研究、戰略布局、管理服務和產業政策的引導,支持市屬國有企業率先挺進新興產業。
世界首個3D打印創新中心總部落戶青島
日前,“2014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世界3D打印技術博覽會”在青島舉辦。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位代表出席。在與會代表的見證下,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與青島市簽署正式投資合作協議:全球首個3D打印創新服務中心總部正式落戶青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主席羅軍認為,3D打印技術發展的關鍵在應用。而當前全球3D打印的應用市場遲遲沒有打開,既有3D打印技術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
所謂3D打印自身的原因是指3D打印技術本身并不是一項替代性很強的技術。而所謂外部的原因是指廣大用戶持續觀望,而我們的3D打印企業長期沿襲傳統制造業的老路,生產設備賣設備,造成3D打印企業與用戶之間渠道不暢通,亟須通過聯盟與政府搭建一個開放式的平臺來加以疏通。
據了解,3D打印創新服務中心具有四項功能:一是3D打印裝備的展覽展示,讓社會各界對3D打印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也方便3D打印企業的產品有一個永不落幕的展示平臺;二是科普功能,作為一項新興技術,科普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三是加工和服務,在用戶不需要購買設備,不需要增加固定資產投資的情況下,就能夠率先分享3D打印技術;四是研發功能,在獲取用戶需求的情況下,不斷加強技術進步,完善3D打印技術功能。
根據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和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的規劃,青島3D打印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將在年內正式對外開放。
青島將建全國最大3D打印產業研究院
6月19日,在第二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專場推介會上,青島市委常委、青島高新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陳飛介紹,青島高新區正在積極籌建國內最大的3D打印產業研究院、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和3D創新總部基地,產業特色初步顯現。今后5年內,青島高新區將面向全球著力聚集創新資源,突破產業關鍵技術,建設國內知名的3D打印創新產業集群,打造比較完整的3D打印產業鏈,將青島高新區打造成為我國3D打印技術創新和產業化中心,全球3D打印技術領域創新的重要節點。
目前,青島高新區已將3D打印產業作為“1+5”主導產業體系中高端智能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力推進,已引進了西安交通大學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盧秉恒院士團隊、中科院自動化所王飛躍研究員團隊、清華大學機械系等7個3D打印領域產業化項目。
中國3D打印方興未艾
風靡全球的3D打印技術在中國正掀起一股發展熱潮,傳統產業從業者和新興創業者紛紛將未來經濟增長的目光轉向這個被視為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但熱鬧的背后,不少人認為,現階段3D打印的發展取決于其市場能否被有效打開。
2014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6月19日在山東青島開幕,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D打印企業代表和1000多名專家參加,國內外110多家3D打印企業展示最新3D打印設備、工藝和作品。
盡管起步晚于國外,中國3D打印企業所展現的熱情毫不遜色。展會的組織方之一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介紹說,從去年首屆打印大會上聯盟成立起,由國內十幾家企業組成的產業聯盟一年內增加到了五六十家企業,標志著中國3D打印資源整合步入新階段,告別以往“小而散”的局面。
展會上首發的《中國3D打印的未來》一書從技術的角度解釋,實際上3D打印是將設計好的物體轉化為三維設計圖,采用分層加工、疊加成形的方式逐層增加材料來打印真實的物體。
這次展會上中國企業所展示的產品,大到建筑、小到細胞都已能通過3D打印實現。去年涉足3D打印的武漢金運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桌面3D打印機,公司3D打印事業部總經理彭軍說,今年2月3D打印機研發成功,至今已經賣出數百臺,主要是用于產品設計模型打印。
“3D打印將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因為市場太大了,很多東西都能通過3D打印實現,并帶來可觀的利潤。”彭軍說。
兩年前開始提供3D造像打印服務的“記夢館”創始人楊智博在去年博覽會上的展位只有9平米,這次擴大到150平米。
“‘記夢館’創立6個月就實現了盈利,今年我們又推出了3D打印云平臺和云工廠,提供線上線下定制服務。目前,每天接50-100單,20多臺3D打印機一直滿負荷運轉。”楊智博說,“記夢館”已經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擁有20家連鎖門店,營業額同比增長300%。
3D打印在工業、醫療領域的應用更凸顯了未來的潛力。3D打印企業青島尤尼科技有限公司在博覽會上稱,他們通過3D生物打印機打印輸出的脂肪干細胞和眼角膜基質細胞已連續培養9天,成功傳代3次,至今保持活性。
公司董事長王紅介紹說,細胞打印技術是將細胞為原料,層層打印在生物支架或基質材料上,通過準確定位,形成具備生物特性的組織。“細胞打印成型的組織可根據病體需要,進行器官移植和修復。”她說,“3D打印將在人工假體、人工組織器官仿形等方面有巨大推動效應。”
中國3D打印市場增長非???。據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提供的數據,2012年,全球3D打印的產業值約是120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是10億元。去年,全球是200億元規模,中國突破20億元。今年中國的產值有望達到40億元到50億元的規模。
不過,不少人坦言,炙手可熱的3D打印在絕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頭腦中還只是個概念,中國3D打印市場應用推廣與產業的成長還不匹配,仍有很大的潛力可挖,關鍵是尋找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