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掀起了一股3D打印熱。似乎在一夜間,各種打著“3D”旗號的高新產品就此起彼伏地冒了出來。大家在好奇的同時,也充滿了疑惑,到底什么是3D打???
五月下旬,記者在上海圖書館二樓,看到了一臺臺方方正正的機器。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就是桌面式3D打印機。此時,一臺機器正在工作著,在其尾部,有一條細細的ABS塑料線正在緩慢地輸入機器中,通過特殊的打印噴頭,一個立體的形狀在層層澆注中慢慢顯現。
因為看到了3D打印技術的廣闊市場前景,留學歸來的邵啟喆在西藏中路的一個商場內,創辦了一家提供3D打印的照相館。他告訴記者,與傳統的相片類似,一個3D肖像的形成同樣需要先獲取底片,然后進行后期處理,最后再打印。而與傳統照相技術不同的是,拍攝的“底片”在這里變成了一套三維數據,而這些數據的采集需要在一塊綠幕前,通過特殊的采集設備對拍攝物體進行全方位掃描,同時對肌理進行拍攝采樣,采集過程中,拍攝對象必須紋絲不動。然后通過3D軟件后期合成、加工以及優化,最后導出到一臺碩大的3D打印機內。“和桌面式的3D打印機相比,我們的機器可大多了。用的材料也不一樣。”邵啟喆邊介紹,邊指了指打印機內部的一塊白色石膏狀物質,“材料就是這些復合粉末,打印機可以在打印的同時對其上色,打印出彩色的模型。”
說罷,邵啟喆打印了幾個卡通動物作為演示。整個打印過程中,記者看到的只是一層又一層的橫截面;直到打印完成,用筆刷和吸塵器將多余的粉末除去后,動物的立體形狀才浮現出來。這一步驟被邵啟喆戲稱為“考古”。經過最后的加工,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才算大功告成。
周末,邵啟喆的店里客人不少,有家長想留下孩子的成長足跡,有情侶想記錄愛情的甜蜜美好……客人中還有不少是來取已經做好的3D肖像的,其中不乏愛美的女孩,她們會在自己的3D肖像面前看上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