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D打印人像定制公司品啦造像獲6000萬元首輪融資,讓3D人像打印這一產業再次引起關注。
雖然3D人像打印這一新鮮事物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興趣,卻由于其居高不下的價格嚇退不少躍躍欲試的消費者,仍處于“叫好難叫座”的困境。在品啦造像創始人季小毅看來,要讓3D打印在中國落地,獲得更廣泛的市場,降低成本是行業從業者首先需要突破的難點。
3D打印作為一個最新技術,目前更多運用在工業制造領域。隨著一些企業開始將3D打印運用到3D人像打印中,為3D打印在大眾消費領域開辟出一個廣闊的市場。季小毅告訴記者,通過3D打印人像,不僅可以為個人保留3D人像,還能介入到影視衍生品領域,打印出影視人物、明星的3D人像。
雖然很多人看好3D人像打印,也有政策支持。然而,要讓3D打印成為大眾消費品,還有很多難關要克服。
季小毅告訴記者,最大的難關是成本,由于目前3D打印所用的打印設備以及打印材料都是美國進口,機器一次性購買成本高一些也就罷了,而打印的耗材成本過高就很難讓3D人像打印在市場上大規模推廣開。據了解,3D人像打印的耗材由三個部分組成,粉墨占70%耗材成本,膠水占20%耗材成本,還有彩色墨水占耗材成本10%。墨水、膠水、粉墨這些看似很簡單的打幽材,卻難倒了國內很多科研機構。季小毅告訴記者,他尋找了我國很多科研機構,最終都無法破解這些耗材的生產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