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們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墨水,可用于3D打印人體組織。與當下技術不同的是,改材料不用在UV燈下反應,可以用普通光源代替,大大節約了成本,同時又提高了安全性。
立體光刻技術最早由3D Systems創始人Chuck Hull 在上世紀80年代推出,廣泛應用于光固化樹脂制成的3D打印塑料物品中。這種工藝也可以用來制作活體:用UV 燈“固化”包含人體細胞的水凝膠,以此創建人造細胞組織,整個過程和光固化樹脂很相似。
遺憾的是,雖然立體光刻能夠用于生物打印,但是UV 光線卻會破壞細胞組織的DNA,因此,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生物打印材料,同樣可用于立體光刻技術,但可以不用UV 燈光來“固化”。
據了解,研究小組們推出的這種生物墨水利用了一種光引發劑化合物,可在普通的投影儀下反應,而這些投影儀隨便就能在沃爾瑪這樣的超市中購買到。制造出來的3D結構分辨率可達50微米,細胞存活率可達85%,至少能存活5天。該研究的相關論文此前已經在Biofabrication期刊上發表過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