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3D行業的難題,終于要得到解決。“是進口價的十分之一。”昨日,武漢落地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落地創意)總經理楊博智告訴筆者稱,通過一年多的技術攻關,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全彩沙巖粉末3D打印原材料將填補國內這一領域空白。
據介紹,受制于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國內3D打印產業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3D打印材料“光谷造”,“將有望使行業成本降低一半”。
數據顯示,目前,我省3D打印產業總產值接近10億元,其中,科研技術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但材料方面一直較為薄弱。
材料實現“光谷造”
國內3D打印產業困局待解
昨日,記者從落地創意獲悉,經過一年多的技術攻關,該公司已正式研制成功3D打印原材料,打破國外在這個領域的長期壟斷。
以一塊為同濟醫院腦科專家會診用的患者顱骨造型為例,據楊博智介紹,以前打印這塊造型要1200元,現在只要五六百元。
資料顯示,目前,3D打印已廣泛用到工業、醫療和航天航空等領域。據統計,去年全球3D打印產業規模超過20億美元,2016年將達到31億美元。
據賽迪投資顧問研究報告稱,目前,我省3D打印產業總產值接近10億元。其中,武漢在3D領域一直擁有技術優勢,但材料卻是薄弱環節。“市場需求強勁,但材料問題一直困擾我們。”楊博智說,就在不久前,該公司利用10多種混合物自主研制出全彩沙巖粉,“每公斤成本只有幾十元,是進口材料的十分之一。”據其介紹,通過反復比對、調試,該款“光谷造”的商品色彩好于進口原料,“商業化打印成本有望下降50%”。
專業人才匱乏
部分高校嘗試“訂單培養”
根據規劃,我省3D打印產業將涵蓋上游激光產業、部件制造、打印機設備、耗材、軟件服務等領域,未來五年內,相關產業規模將達到100億元。“關鍵還是缺專業人才,產學研結合得還不夠緊。”光谷3D打印聯盟相關負責人坦言。
對此,楊博智告訴本報記者稱,按照8月份的業務訂單,該公司起碼需要150人規模的生產能力,“但找不到成熟人才,傳統設計師轉崗培訓期較長”。
不過,這個問題正在得到解決。
據本報記者了解,從今年9月開始,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將首次開設3D打印技術專業方向的課程。“我們已經跟武職簽有協議,定制3D打印方面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