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用得比較多,現在可以用激光以及電子束加工成型,這些金屬加工技術是這幾年才興起來的。”前述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向記者表示。
而這位研究員提到的用激光和電子束加工成型的技術正是近年來炒得火熱的3D打印,也叫做增材制造。作為科技強國,美國在這方面自然不甘人后,2012年10月,美國在俄亥俄州揚斯頓成立了首個世界前沿的國家增材制造創新研究所(NAMII)。
美國國家增材制造創新研究所由來自行業、學術界、政府和勞動力發展資源領域的成員組成,是奧巴馬政府提議在全國建立的15個制造業創新學院的一個。
目前該研究所至少擁有85家公司,主要包括全球知名的特種金屬生產商阿勒格尼技術公司、馬丁航空公司,以及3D打印公司ExOne公司、波音公司、通用動力、通用電氣、IBM等企業,此外,還包括至少13所研究型大學,主要有卡內基-梅隆大學,凱斯西儲大學,肯特州立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羅伯特莫里斯大學,美國里海大學、阿克倫大學,匹茲堡大學、揚斯頓州立大學以及9個社區學院和18個非營利機構。
研究所所有成員的目標是將3D打印技術轉變成美國制造技術的主流,而研究所的主管愛德華·莫里斯也表示,美國國家增材制造研究所正探索方法,把美國制造業再次轉變成主導全球經濟的力量。
公司研究室:3D打印
改變公司金屬加工方法
學術、研究和商業形成一體,相輔相成,不僅是美國眾多高校研究所和國家實驗室運營模式,美國很多大型公司的研究和生產相結合的模式也日臻成熟,波音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是當之無愧的典型。
美國波音公司是世界上航空航天領域規模最大的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制造商,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主要服務提供商。除了設計和生產我們所熟知的民用飛機外,同時也是軍用飛機、衛星、導彈防御、人類太空飛行和運載火箭發射領域的全球市場領先者,而且還處于無人駕駛系統軍事技術領域的前沿。
波音公司研發機構命名為鬼怪工程部(Phantom Works),與該研究部產生的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相互映襯。
在美國,有4000多名波音員工投身其中成為波音特種工程師,從事著近500個高科技項目的研究。鬼怪工程部的制造加工團隊曾率先使用高速加工、攪拌摩擦連接、自動化纖維放置和樹脂膜注入縫合的方法生產出結構更強、質量更輕、體積巨大的整塊復合金屬結構并運用于F/A-18E/F“超黃蜂”艦載戰斗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