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汽車……當這些產品都可以通過打印機“打”出來時,這款名叫“3d打印”的新機器,迅速被人們寄予厚望。甚至有人樂觀斷言,“3d打印”將會掀起一場新的工業革命。
一段時間以來,關于3d打印的種種神奇頻見報端,國內產業資本也在頻頻與這一革命性的技術進行對接。但記者調查發現,3d打印雖然“錢景”誘人,但在重慶,似乎還有些經營慘淡。
首家3d打印館撤離鬧市
最近,朱小龍把位于觀音橋商圈的3d打印館“撤離”到北環,以降低運營成本。
“我們需要開源節流,讓打印館能夠生存下去。”9月15日,朱小龍說,自己正在思考如何拓展新的業務。
2013年5月,朱小龍和朋友合伙開了我市首個商用3d人像打印館,取名“凡響時空”。
在打印館里,主要的生產設備是3d掃描儀和3d打印機,總價值近100萬元。
朱小龍說,自己之所以敢下“血本”,是因為重慶當時還沒有3d人像打印館,自己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有可能掙到錢。
朱小龍曾對3d打印的市場前景充滿信心。“人們的生活品質和情趣越來越高,家人、朋友、情侶相互贈送一個3d真人版,肯定會成為一種潮流。”
但開業一年多,市場反應并沒有預期好。朱小龍說:“自己并沒有賺到錢。”
“主要還是打印成本和人工成本較高,使一些消費者難以接受。”朱小龍說,進口的打印材料必須從北京代理商手上采購。同時,操作3d打印機的員工,必須會使用犀牛、3dmax、maya等建模軟件,這類人才大多畢業于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等專業,薪酬較高。朱小龍每月的運營成本3萬多元。
經營成本如此之高,定價自然也高。在朱小龍的3d打印店,打印一個12厘米的全彩人像,收費是1200多元。“高價位導致看客比買家還多,訂單少,資金回籠慢。”
無奈之中,他將3d打印館“撤離”到租金相對較低的北環,也將收費價格下調。
目前,朱小龍利用微博、淘寶、微信等渠道做宣傳,此外還參加各種展銷會,和房地產企業、影樓合作,為他們提供禮品制作服務,不斷打開銷售渠道。
高成本致使推廣難
實際上,3d打印技術的歷史由來已久。
1986年,美國systems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工業化的3d打印設備。1995年,北京隆源公司成功研發了我國首臺afs激光快速成型機。
“3d打印技術在我國已有近20年歷史,但仍處于萌芽階段。”重慶市光學機械研究所所長朱飛說,這么多年來,3d打印一直沒有“長”大。
“主要有三個原因。”重慶拓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欣告訴記者,首先是國內自主研發的3d打印機大多只能打印金屬和abs材料,而且,每臺機器只能打印一種材料,無法實現打印材料的自由切換。而國際上先進的3d打印機,已能自由切換工程塑料、尼龍、樹脂、石膏、金屬粉等十多種材料進行打印。
“如果企業或商戶想提供多類材質的3d打印服務,就得配置國外生產的3d打印機。”吳欣說,每臺進口打印機售價起碼在100萬元以上,貴的近千萬元,營運成本較高。
第二個難題是技術門檻高。3d打印作品的流程看似簡單,但其背后的“技術活”卻不簡單。要制作一個3d打印產品,首先要制作數字模型,先通過掃描設備制作“粗稿”,再經過復雜的修改,生成3d打印機能識別的文件,或者是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進行3d建模。這意味著,使用者還要配備價格不菲的掃描設備。
第三個原因是加工材料成本高。吳欣告訴記者,因為國內3d打印材料耐高溫性差,他所在公司70%以上的材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價格昂貴。
“正因為這些高成本,不管是工業或民用,都對3d打印望而卻步。”吳欣說,如果用于工業打印,好的金屬粉末耗材,一斤就要賣4萬元,打樣品的耗材,也要賣2萬元。“企業如果采用傳統的工藝建模打樣,幾千元就可以完成。”
真正普及尚需時日
高成本使3d打印在國內沒有“長”大。而在國外,3d打印已用于工業設計制造。
據吳欣介紹,在美國一些汽車公司,工程師通過3d打印技術對汽車的地板控制臺進行了重新設計,從而使汽車重量大幅降低,而這樣的設計正是傳統制造工藝所無法實現的。
在波音公司,也已經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了大約300種不同的飛機零部件,包括將冷空氣導入電子設備的導管。這些導管形狀比較復雜,以前需要用不同的零件來進行組裝,這樣會提高勞動成本。如今通過3d打印技術,這些傳統制造工藝中的難題都不復存在。
一段時間以來,關于3d打印的種種神奇頻見報端,國內產業資本也在頻頻與這一革命性的技術進行對接。但記者調查發現,3d打印雖然“錢景”誘人,但在重慶,似乎還有些經營慘淡。
首家3d打印館撤離鬧市
最近,朱小龍把位于觀音橋商圈的3d打印館“撤離”到北環,以降低運營成本。
“我們需要開源節流,讓打印館能夠生存下去。”9月15日,朱小龍說,自己正在思考如何拓展新的業務。
2013年5月,朱小龍和朋友合伙開了我市首個商用3d人像打印館,取名“凡響時空”。
在打印館里,主要的生產設備是3d掃描儀和3d打印機,總價值近100萬元。
朱小龍說,自己之所以敢下“血本”,是因為重慶當時還沒有3d人像打印館,自己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有可能掙到錢。
朱小龍曾對3d打印的市場前景充滿信心。“人們的生活品質和情趣越來越高,家人、朋友、情侶相互贈送一個3d真人版,肯定會成為一種潮流。”
但開業一年多,市場反應并沒有預期好。朱小龍說:“自己并沒有賺到錢。”
“主要還是打印成本和人工成本較高,使一些消費者難以接受。”朱小龍說,進口的打印材料必須從北京代理商手上采購。同時,操作3d打印機的員工,必須會使用犀牛、3dmax、maya等建模軟件,這類人才大多畢業于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等專業,薪酬較高。朱小龍每月的運營成本3萬多元。
經營成本如此之高,定價自然也高。在朱小龍的3d打印店,打印一個12厘米的全彩人像,收費是1200多元。“高價位導致看客比買家還多,訂單少,資金回籠慢。”
無奈之中,他將3d打印館“撤離”到租金相對較低的北環,也將收費價格下調。
目前,朱小龍利用微博、淘寶、微信等渠道做宣傳,此外還參加各種展銷會,和房地產企業、影樓合作,為他們提供禮品制作服務,不斷打開銷售渠道。
高成本致使推廣難
實際上,3d打印技術的歷史由來已久。
1986年,美國systems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工業化的3d打印設備。1995年,北京隆源公司成功研發了我國首臺afs激光快速成型機。
“3d打印技術在我國已有近20年歷史,但仍處于萌芽階段。”重慶市光學機械研究所所長朱飛說,這么多年來,3d打印一直沒有“長”大。
“主要有三個原因。”重慶拓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欣告訴記者,首先是國內自主研發的3d打印機大多只能打印金屬和abs材料,而且,每臺機器只能打印一種材料,無法實現打印材料的自由切換。而國際上先進的3d打印機,已能自由切換工程塑料、尼龍、樹脂、石膏、金屬粉等十多種材料進行打印。
“如果企業或商戶想提供多類材質的3d打印服務,就得配置國外生產的3d打印機。”吳欣說,每臺進口打印機售價起碼在100萬元以上,貴的近千萬元,營運成本較高。
第二個難題是技術門檻高。3d打印作品的流程看似簡單,但其背后的“技術活”卻不簡單。要制作一個3d打印產品,首先要制作數字模型,先通過掃描設備制作“粗稿”,再經過復雜的修改,生成3d打印機能識別的文件,或者是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進行3d建模。這意味著,使用者還要配備價格不菲的掃描設備。
第三個原因是加工材料成本高。吳欣告訴記者,因為國內3d打印材料耐高溫性差,他所在公司70%以上的材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價格昂貴。
“正因為這些高成本,不管是工業或民用,都對3d打印望而卻步。”吳欣說,如果用于工業打印,好的金屬粉末耗材,一斤就要賣4萬元,打樣品的耗材,也要賣2萬元。“企業如果采用傳統的工藝建模打樣,幾千元就可以完成。”
真正普及尚需時日
高成本使3d打印在國內沒有“長”大。而在國外,3d打印已用于工業設計制造。
據吳欣介紹,在美國一些汽車公司,工程師通過3d打印技術對汽車的地板控制臺進行了重新設計,從而使汽車重量大幅降低,而這樣的設計正是傳統制造工藝所無法實現的。
在波音公司,也已經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了大約300種不同的飛機零部件,包括將冷空氣導入電子設備的導管。這些導管形狀比較復雜,以前需要用不同的零件來進行組裝,這樣會提高勞動成本。如今通過3d打印技術,這些傳統制造工藝中的難題都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