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對就業的影響
對于3D打印對就業的影響,學術界觀點不一。其一,能為發達國家創造就業崗位。雜志2012年刊文指出,3D打印制造業成長有助于制造業工作崗位回流英國。其二,不會創造新就業。3D打印不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與傳統制造業相比,3D打印吸納就業能力更小。因此,即使三維打印技術確實會讓生產重回發達國家,它也無法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其三,局部就業減少,但整體就業增加。3D打印雖然使美國制造業工作崗位減少,但隨著更多3D打印工廠的建設,將為美國整體上帶來更多就業崗位。
3D打印技術作為一項新技術,會不會出現機器排斥人的現象,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從歷史上看,每一項新技術誕生,從微觀上看確實存在技術取代人手甚至人腦的部分功能,局部、短期減少就業的現象。但從社會整體上看,圍繞新技術,隨著分工的細化,一批新的就業崗位將被創造出來,如打印機及其零部件生產、打印機研發、軟件開發、設備銷售、維護,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如打印材料研發與生產創造的就業。
3D打印對制造業的影響
有學者認為,3D打印將取代制造業,形成社會制造(SocialManufacturing),即使是一個人也能開一家工廠,
根據個人喜好與想象生產產品,從而顛覆傳統制造中心的地位。筆者相信,終有一天,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完善,以上景象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然而,就目前而言,3D打印技術的發展還不能完全實現以上設想。從技術上分析,
3D打印技術還只能根據對物品外部掃描獲得的數據或者根據CAD軟件設計的物品數據來打印出產品來,還只能用來表達物品外觀幾何尺寸、顏色等屬性,無法打印產品的全部功能。至少從目前來說,
3D打印還不能完全替代,而是提升和改造傳統制造業,完全取代傳統制造業還需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短期內,3D打印還只能取代生產過程中的某些工藝流程,如鑄造、切削等工藝,而對沖壓等工藝則影響不大,其應用領域還比較狹窄。因此,要理性看待3D打印,目前該技術尚不具備完全取代傳統制造業的條件。在批量制造等方面,規模經濟效應還會產生作用,低成本的傳統減材制造法還具有生存空間。
3D打印對世界制造業格局的影響
對于3D打印能否改變世界制造業格局,有不同看法。一種看法是,3D打印將導致制造業回流發達國家,傳統制造業國家將遭致巨大打擊。3D打印減少制造業工人數量,使低工資國家在制造業的優勢蕩然無存。直接從事制造業的人數減少,勞動力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比例也下降。這將鼓勵制造商將制造業遷回發達國家。有學者對此進行了補充,認為不能一概認為3D打印有利于發達國家,對不同發達國家的影響存在差別。美國資源豐沛且低廉、但人力資源昂貴,3D打印會對沖掉競爭者的人力成本優勢,制造業回流利于美國,而直接受沖擊的則是日、德等資源短缺、人力成本高的國家。另一種看法是,3D打印對世界制造業格局的影響不確定。一種想法認為3D打印是否一定會使亞洲低成本、低工資國家受沖擊還不一定,因為亞洲國家也具有將3D打印運用到制造業的能力。如果3D打印技術外溢較快,中國也有望在中高端市場搶占歐美的制造業份額,得失較難以衡量。
事實上,3D打印技術只是制造業回流的載體之一,是為制造業回流推波助瀾的手段之一,即使沒有3D打印技術,制造業回流也會發生。因此,從因果關系上看,并非3D打印技術導致了制造業回流從而出現世界制造業格局的變化,而是世界制造業格局發生的變化將為3D打印技術提供更多應用領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總結
3D打印技術,使人們從重復機械勞動中解放出來,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為人們贏得更多閑暇時間,能夠解決傳統制造所不能解決的技術難題,能夠為傳統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注入新鮮動力,是傳統制造史上一次大的突破。在社會經濟方面,3D打印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改變生產管理模式、對制造業會帶來一定影響。3D打印自身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發展過程還將帶來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人才短缺與教育問題、環境污染問題。